从三个方面着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
近年来,全球气候变化加剧,极端天气事件频发,我国农业生产面临“旱涝并存、显隐交织、链式衍生”的复合型灾害风险。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,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“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”作为重要战略部署,可见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。为此,筑牢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,应从监测预警、工程防御、社会协同这三个方面着力,进一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。
一是构建精准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。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是农业风险治理的前端抓手,其精准化程度直接影响防灾减灾行动的时度效。我国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已形成农业气象服务系统、病虫害监测网络与水文观测体系等基础架构,初步实现卫星遥感、地面观测与大数据平台的融合应用。
实践中仍存在多重矛盾。具体表现为,部门协同面临“碎片化”困局,气象、农业、水利等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、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,制约风险研判整体效能。同时,预警机制存在“断点化”风险,从预警发布到基层响应的传导链条中,易出现信息衰减与延迟,导致基层无法及时、准确地采取行动,临灾“叫应”机制尚不健全。此外,技术应用存在“孤岛化”倾向,智能算法模型与农业生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