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过度留痕的整改措施及成效
近年来过多痕迹管理现象成为困扰企业增效的典型弊病。传统模式过度依赖纸质材料、台账截图作为考评依据,使得痕迹异化为负担。某集团2020年末统计业务团队为各类创建类任务制作台账达320件次,其中有效利用率不足40%。我们在改革中将消除痕迹泡沫作为突破口,主要做法及后续效应作扼要阐述。
从治理机制构建切入实施四阶评估法。成立总部整改专班对各部门痕迹事项开展溯源性研判,编制《痕迹必要性评判定性表》制定具体评价标准:若痕迹仅流向管理层且无法证明具体业务效能的评定B类限制性项目;可直接反馈服务质量并有溯源复核价值的归入A类管理储备库。科技大厦团队原周报需填写电梯设备巡查记录五项十二栏,现精减为电子终端勾选巡检状态。经全面评定现存89项痕迹项目中28项予以废除、46项采用电子转化。
同步重构监督指标体系推行弹性痕迹考核。针对销售板块《营销轨迹考评条例》做出三项优化:合同台账改为CRM系统生成PDF自动归档;客户服务签到改用地理围栏自动报点;新增效能维度积分核算,季度核销次数从28次减少至11次。研发中心的成果转化台账原先填写十类产品开发流程明细,现调整为按月上传过程原型素材与重点节点视频总结,月度表单填写率整体压缩56%。
通过信息平台归口实现痕迹瘦身。将各类报建平台数据导入...